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彰化

彰化

代表標籤
顯示全部標籤
2022.10.24
0.0
親愛勇士們啊,讓賴和陪你一起鬥鬧熱!
路線 賴和文學館→八卦山→觀音亭→彰化開基祖廟→警察署→孔廟→元清觀   〈吾人〉是賴和在1924年,29歲的時候寫成的詩。「勇士當為義鬥爭」這句話,體現了賴和的精神,一個知識份子入世的風骨。身為文學家、社會運動者與醫者的賴和,他竭盡一生,都在為臺灣這座島嶼上百姓們的自由平等、真理與正義而奮鬥。 無論是對文學藝術的追求、投身社會運動的實踐,或是身為醫者仁心在彰化留下的仁者風範,賴和無疑是臺灣歷史上不容被忽視的重要人物。   1926年,賴和開始主編《臺灣民報》的文藝欄,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與葉榮鐘及郭秋生等人創辦《南音》雜誌、參與臺灣文藝聯盟,主持《臺灣新文學》漢文欄編輯等等工作。賴和從1920年代開始創作新文學,並大力推動臺灣新文學的發展,他被後世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當之無愧。   賴和的作品,總是帶有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他筆下的彰化老城場景,以及故事裡的小人物,形象立體而生動。如今的賴和紀念館,也持續透過各界的認同與助力,延續了賴和的風範與精神,號召眾人一起「鬥鬧熱」,一起認識家鄉,自信擁抱臺灣的美麗,珍惜這座島嶼的美好。   就在1990年代,賴和生前在彰化懸壺濟世的醫館,因為都市計畫的需求,地方要開闢馬路而遭拆除。後代子孫為了延續賴和精神,於是在舊址建造了和園大樓,並於1995年設立了「賴和紀念館」。 而也在同個時代,臺灣才剛解嚴未久,社會大眾對臺灣文學與文化的認知十分匱乏,這些關於臺灣的人文知識,在教育體制中一片荒蕪,臺灣人對於臺灣這塊島嶼的認識,彷彿被蒙上了一層霧,既模糊又充滿困惑。於是賴和紀念館開始一步一腳印,開展本土教育,舉辦讀書會、講座、課程和文學活動,讓民眾認識臺灣文學,親炙臺灣這母親般沃養眾生的土地。紀念館的展覽與活動主軸,發揚著賴和的精神,也融入當代文創的概念,透過賴和文學地景導覽、賴和音樂節、賴和文學營等活動,要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故鄉,和島嶼上的歷史與人文。   來趟彰化市仔尾,一起和賴和鬥鬧熱,走走彰化老城,你將穿越古今,看見斯土斯民的勇敢與良善,體驗賴和的新時代精神。   第一站 ☞ 賴和文學館 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42號4樓   心情俗化久無詩, 墮落雖身卻不悲。 要向民間親走去, 街頭日作走方醫。   ——賴和〈十日春霖〉   〈十日春霖〉這首詩,是賴和作為一名醫生的自我表述和期許。也正切合了「賴和文學館」一路走來所堅持的管運方針:發揚賴和精神,對社會不合理現象,勇於批判與實踐,傳承臺灣文學的現實關懷與人道精神。 「賴和醫館」的舊址,今為賴和後代所籌畫興建的「和園」大樓。而今賴和文學館所在地的紀念館,則位於醫館舊址對面大樓的四樓。館內陳設有賴和先生手稿、年表、遺物、部分藏書、字畫等等文物,提供大眾參觀。 另外也展示賴和先生的日常什物、衣帽,以及代表他職業身分的醫療器材等。賴和紀念館內也經常舉行讀書會與工作坊等活動,也帶動了彰化地區的青年朋友一起關心並參與地方公共事務。       第二站 ☞ 八卦山 彰化縣彰化市溫泉路31號   所有一切——生的無生, 盡包圍在唬唬風聲裡, 自然的震怒, 似要把一切都毀滅去。 壙漠漠的園圃, 一疊疊綠浪翻飛, 啊!這是飽漿的甘蔗。 平漫漫的田疇, 一層層金波湧起, 啊!那是成熟的稻仔。 種田的兄弟們喲! 想你們鐮刀早已準備? 廣闊的海洋之上, 雪山般的怒濤, 一座一座掀起碰碎, 那聲浪直衝破重疊空氣, 震撼我聾去了的雙耳。   ——賴和〈低氣壓的山頂〉   賴和於1931年寫下新詩〈低氣壓的山頂〉,他從八卦山臨高俯視彰化平原,感受到自然的偉大與無情,心情淒愴而悲壯。詩中也隱含著對於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社會種種不公不義無以對抗的悲憤哀傷,甚至帶有沈重的厭世之感。 彰化舊城緊依著八卦山山腳而建,從八卦山上面眺望,彰化平原的景色一覽無遺,是彰化人閒暇踏青的好去處。八卦山海拔雖然不到100公尺,過去卻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曾發生慘烈的乙未抗日戰爭,山腳下有座八卦山抗日保臺史蹟館。而每年春天,上千隻灰面鷲會過境八卦山,形成壯觀景象,是為中部重要的賞鳥勝地。     第三站 ☞ 觀音亭 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134號   觀音亭,恰在市街的中心,觀音亭口又是這縣城第一鬧熱的所在……大殿頂又被相命先生的棹仔把兩邊占據去,而且觀音佛祖又是萬家信奉的神,所以不論年節,是長年鬧熱的地方。…… 而且四城門五福戶的總理,有事情要相議,也總是在這所在,就是比現時的市衙更有權威的自治團體,所謂鄉董局也設在這地方。所以這地方的閒談,世人是認為重大的議論,這所在的批評,世間就看做是非的標準。但是來這所在的人,雖然是具有智能的階級,卻是無財力的居多。   ——賴和〈善訟的人的故事〉   賴和這篇作品,講述貧困百姓因無力繳錢給地主,而與地主發生爭執,原受僱於地主的林先生,因不滿地主的做法,挺身為貧窮百姓寫狀:「生人無路,死人吾土,牧羊無埔,耕牛無草。」一波三折,終獲勝訴,百姓因感念他,而將此事刻在石碑上流傳。而小說中百姓們議論公共事務的空間,就是在今日的開化寺裡。 彰化開化寺,又稱觀音亭,建於1724年,是彰化最早的寺廟。廟裡主祀觀音菩薩,另外還有祭祀「痘公痘婆」,為清代一對替百姓治療天花的夫婦,應該是過去天花等瘟疫流行時的傳統信仰。不過自從天花在臺灣絕跡之後,信眾就將痘公痘婆當成治療青春痘的神明,許多信眾會來祈求容顏的光彩亮麗。           第四站 ☞ 彰化開基祖廟 彰化縣彰化市長壽街19號   是回家後十數日了,剛好那賣圓仔湯的和賣麥芽膏的,同時把擔子息在祖廟口,我也正在那邊看牆壁上的廣告,他兩人因為沒買賣,也就閒談起來。講起生理的微末難做,同時也吐一些被拿去罰金的不平。我聽到了一時高興,便坐到廟庭的階石上去,加入他們談話的中間。   ——賴和〈歸家〉   1932年,賴和發表了短篇小說〈歸家〉。主角是一名從外地讀書回來的知識份子,有天他到祖廟和小販聊天,小販們談起日本統治及彰化市區改正之後的改變,他們對西醫及公學校教育還充滿疑慮,而嚴厲的警察也讓他們懷念過去生活的美好。賴和在這個短篇裡,寫實紀錄了1910年代(賴和1914年從總督府醫學校畢業)臺灣底層人民的心聲,文中也帶有對照底層人民生活下,知識份子反思的意味。 小說中的「祖廟」即為賴和家裡附近的「五福戶開基祖廟」,祖廟在1906年彰化市區改正後搬遷到市場裡面。五福戶是彰化北門外的五個角頭,每個福戶都有供奉自己的土地公,但只有祖廟有正式建廟奉祀。每到農曆六月,五福戶都會輪流迎請媽祖繞境。     第五站 ☞ 警察署 彰化市民生路234號 在無聊中,每只作做希望,雖可小慰一時,及至希望破碎時,其悲更甚。在此裡頭使我不敢想起什麼,但是墻外便是人家,常有家人歡笑聲,能刺我的愁腸。 ——賴和〈獄中日記〉第五日     賴和一生因反抗日本帝國殖民下的社會不義,他共入獄過兩次,第一次是1923年,因為違反了「治安警察法」,被羈押於台北監獄,監禁24天;第二次是在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珍珠港奇襲的當天,突然無理由地被逮捕入獄。賴和在獄中寫了39天的日記,語氣絕望而悲傷。出獄後,在身心俱疲之下,隔年就病逝了(1943年)。 無故拘禁賴和的地方,是1936年完工的彰化警察署,現為縣定古蹟,具有現代主義風格,後方獨棟的圓弧形建築即為居留室。建築本身目前仍為彰化縣警察局所使用。   第六站 ☞ 孔廟 彰化縣彰化市孔門路30號 我抱著疑懼心,無可奈何進學校去。結果使我失望,並使我駭異不慣。因為終沒有我 想像中的危險事,使我遭逢,使我震驚。又且在教室裏不多久的讀書,便以讓我們去 自由嬉戲,這在我的感覺裏,實在不像讀書,如我在書房裏終天不離坐位慣了的兒。 但不久之後,失望不慣的心情,漸被歡喜快樂所侵占,却時我也不復畏思,也敢盡力和同學們競賽遊戲了。   ——賴和〈無聊的回憶〉   賴和在1928年,35歲的時候發表了回憶童年的散文〈無聊的回憶〉。他自道10歲的時候進入彰化公學校就讀,十六歲畢業,當時彰化公學校還是借用孔廟的空間來上課。賴和一開始不太願意,後來發現跟傳統書房比,在學校上課可以自由嬉戲,還蠻快樂的。 彰化公學校之前身為1897年成立的「國語傳習所」,次年改為「彰化公學校」,1915年遷入新校址,即今日彰化女中校址。1921年再遷至現址,即為今日的中山國小。 彰化孔廟是中部儒教啟發的重鎮,也代表彰化——「彰顯教化」的核心意涵。廟宇包含正殿、東西二廡、明倫堂、崇聖祠,完整的孔廟格局,既是祭古崇賢的場域,也是莘莘學子受業習道的傳統書院。           第七站 ☞ 元清觀 彰化縣彰化市民生路207號   他這晚立在講臺上,靜肅的會場,只看見萬頭仰向……他心裡燃起火一樣的同情,想盡他舌的能力,講些他們所要聽的話,使各個人得些眼前的慰安,留著未來希望,把著歡喜的心情給他們做歸遺?家人的贈品。 ——賴和〈阿四〉   賴和在自傳式小說〈阿四〉中,描寫了發生竹林事件後,文化協會在此舉辦演講的盛況。賴和也回憶了自己「覺醒」之後,毅然參加社會運動的轉變過程:「以前他所抱的不平,所經驗的痛苦,所鬱積的憤恨,一旦曉得其所以然,心胸頓覺寬闊了許多。」 現為國定古蹟的元清觀,主祀玉皇大帝,因此過去又被俗稱為「天公廟」。廟埕的廣場,是彰化民眾聚集、暢論的公共場所,對近代臺灣文化運動的推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年彰化的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經常在此舉辦演講會。1925年8月22日,臺灣第一個婦女運動團體「彰化婦女共勵會」,也在此舉行臺灣第一場以女性為主的演講會。  
336 次點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