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天水堂
地址:北埔鄉中正路1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金廣福公館
地址:北埔鄉中正路6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慈天宮
地址:北埔街1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龍瑛宗故居
地址:北埔街17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龍瑛宗文學館
地址:長興街8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安部守作校長紀念碑
地址:北埔國小校內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彭家祠
地址:北埔鄉中山路72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新竹 / 鄉村追夢仔─龍瑛宗與北埔身世

鄉村追夢仔─龍瑛宗與北埔身世

by文學小編
2022.10.17
147 次點閱
0
0
主題介紹

路線

天水堂→金廣福公館→慈天宮→龍瑛宗故居→龍瑛宗文學館→安部守作校長紀念碑→彭家祠

 

北埔百餘年來都是茶鄉,從以前的產茶、製茶,到今日巷弄裡許多幽靜的茶堂,呈現出茶鄉濃厚的歷史韻味。品嚐一杯北埔知名的「膨風茶」,體驗芳香茶鄉與甘醇口感,並且漫步於北埔老街,參觀美麗典雅的姜阿新洋樓、走讀百年「茶金」的商戰故事、遙想當年絕代風華。

北埔也是一名臺灣文學家龍瑛宗的故鄉——龍瑛宗本名劉榮宗,個性木訥寡言,卻有著敏銳的文學天賦,正職是銀行行員。1937年,26歲的他初試啼聲即以一篇短篇小說〈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中央文壇肯定。利用工作之餘,閱讀世界名作,開拓了他的文學視野。

他的筆下不乏以北埔為背景的小說,如在〈夜流〉中反映了此地凶險、艱辛的生活,以及各族群的衝突──祖父遭原住民出草而身首異處、父親經營小雜貨店兼售鴉片煙,時而欺騙原住民的錢……所有的衝突與融合的生活經歷如現眼前。而同樣以北埔為背景的小說〈黃家〉,主角兩兄弟更像是他對理想的追求與折衝、辯證與對話,究竟不顧一切的追夢是罔顧現實、還是屈就現實以另一種方式貼近理想呢?

身為跨語世代的他終究只能選擇現實,讓大半職涯在銀行裡度過。他體現的小人物的生命經歷平凡如你我,先搞定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再挪出手編織心中的美麗夢想。

北埔是一個客家小鎮,在客籍領袖姜秀鑾領導下,漢人在北埔一帶建立了隘勇線,與泰雅族人爭奪土地,鎮上的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即為這段殘酷的歷史留下見證。鎮上信仰中心慈天宮亦然,主祀觀音、配祀媽祖、三山國王,反映此地徹底「融合」了閩客信仰,實則意味著激烈的原漢衝突。

 

現在的北埔老街,假日遊客熙來攘往,十分熱鬧。清晨的老街還保有一分恬靜自適,但一過中午就換了一番面貌:遊客陸續湧入,店家無不卯足勁地招呼人客。直到傍晚,遊客散去,街上的老茶堂化身為小酒館,晚上不妨在北埔多待一下,體驗老屋、晚風、微醺的月下,感受北埔的閒適氛圍。






 

第一站 ☞ 天水堂

北埔鄉中正路1號

 

天水堂是北埔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所建宅第,目前仍是私人宅第,未開放參觀。


 

被樹木包圍的學校紅殼色的校舍牆壁,也可以從樹木隙間中看到。轉眼看近處,就可看到村子首富人家的白堊牆壁,深棕色的屋頂配上庭院的深綠色,形成美麗的調和。

——龍瑛宗〈黃家〉


 

龍瑛宗的文學啟蒙是五年級的老師成松富夫,教導他欣賞《萬葉集》與和歌,在此期間,他也時常到一個私人圖書館「木鐸會」閱讀世界文學,藏書多半由鎮上大戶人家姜家所捐贈,而地點推測即是姜家的祖厝「天水堂」。龍瑛宗在此拓展了文學視野,在北埔學習、閱讀的時光,故鄉的風土人情,都成了他未來文學創作的養分。 

天水堂是北埔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所建宅第,建於1835年後,目前為國定古蹟,不過仍是私人宅第,未開放參觀,但仍能遠望其傳統古雅的建築外觀。

 

 

 

 

第二站 ☞ 金廣福公館

北埔鄉中正路6號

「金廣福」墾號,由其命名即可看出閩粵合作的端倪,是北埔拓墾史的縮影。


 

杜南遠住的村落,原來是叫泰雅族的蕃人住的蕃地。一八三○年代初,漢人的豪族招募墾丁著手開墾事業。這種開拓事業,就是要驅逐住在這地方的蕃人,是血腥的打仗的日子。趕走蕃人,被開墾的土地大部分都成為招募墾丁而投下鉅額開拓資金的豪族所有。被趕去的泰雅族,在那以後也出草,殺掉為數其夥的漢人開墾民。

——龍瑛宗〈夜流〉


 

〈夜流〉是龍瑛宗的自傳體小說,發表於1979年,以日文寫成,後來他自行將本文翻譯成華文。小說敘述他的家族往事及童年回憶,文中的「杜南遠」即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金廣福」墾號,由其命名即可看出閩粵合作的端倪,「廣」為粵人、「福」為閩人,是此區武裝拓墾的總部,及於今日的北埔、寶山、峨嵋一帶。這裡是北埔拓墾史的縮影,從龍瑛宗的小說裡也能看見此地嚴重的原漢衝突,龍瑛宗的家族從曾祖父一代就曾有多人遭到出草,成為他創作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三站 ☞ 慈天宮

北埔街1號

慈天宮是北埔信仰中心!

 

日本政府占領臺灣,四年後也在這個村裡設立日本語傳習所,在這個寒村推行日語。由於當時沒有適當的建築,所以借了廟宇,就在媽祖之前,給垂著辮髮的臺灣孩子教日語。後來,因為找到建地,便決定建立校舍,名稱也叫公學校了。

——龍瑛宗〈夜流〉


 

龍瑛宗在自傳小說〈夜流〉當中,描寫了日本統治初期,北埔慈天宮作為臨時的教室,還蓄髮留辮的孩子們就在廟裡學日語,如此衝突矛盾的畫面,卻是時代轉換的真實情境。

 

慈天宮是北埔信仰中心,除了大殿的觀音菩薩外,亦有祭祀媽祖及三山國王、李嗣鄴(下令開墾北埔的淡水廳同知)、姜秀鑾與軍大王(戰死的隘勇們),不同族群、不同歷史時空的神明英靈都在此接受奉祀,亦為閩客融合的象徵。慈天宮也是北埔重要的公共空間,除了祭祀活動,廣場更曾作為日本人設立的「國語傳習所」教授日文、後來還一度作為北埔公學校教室等用途。






 

第四站 ☞ 龍瑛宗故居

北埔街17號

龍瑛宗故居位於北埔慈天宮廟前,經數度轉手,已不復舊觀。

 


 

龍瑛宗在〈黃家〉一文中,描述父親劉源興與祖傳的雜貨店「劉協源」商號。劉源興早年繼承岳父的商號,一邊經營腦寮(樟腦工坊),但因遇到原住民出草,腦丁全遭到數屠殺,劉源興無力賠償腦丁家屬,腦寮因而倒閉。後來他為了生計,除了經營雜貨店,還兼賣鴉片、並偶爾替人算命。

「劉協源」商號位於北埔慈天宮前的北埔街與廟前街的交叉路口(原238番地,今天為北埔街17號),今日店家已數度轉手,不復舊觀。「劉協源」商號即是龍瑛宗故居,因此北埔老街也匯聚了龍瑛宗的童年情感。







 

第五站 ☞ 龍瑛宗文學館

長興街8號

由北埔國小日式宿舍改建而成的龍瑛宗文學館。


 


 

龍瑛宗就讀於北埔公學校五年級的時候,遇到中學剛畢業就來臺灣教書,非常年輕的日籍老師成松富夫先生,他教導龍瑛宗閱讀《萬葉集》與日本和歌,啟發了龍瑛宗的文學心靈。

北埔公學校成立於1898年(最初為新竹國語傳習講習北埔分教場),一開始借用慈天宮上課,1902年在姜家捐獻下,在北埔上下街交界處建立了新校舍。公學校宿舍於1916年後開始建造,宿舍內部空間並不寬廣,分為兩戶使用。目前改建為龍瑛宗文學館。





 

第六站 ☞ 安部守作校長紀念碑

北埔國小校內

 


 

龍瑛宗曾寫到的兩位老師,除了他的文學啟蒙成松老師、另一個就是安部手作校長。〈夜流〉中記敘了安部校長講課時的用心,為了說明風雨中的芭蕉樹的情狀,努力模仿卻像醉漢一樣,是個逗趣可愛的場景。

安部校長在北埔公學校成立初期就來此任教,會說一點客家話,很受鄉親歡迎。1907年北埔事件發生的時候,安部校長恰好帶學生到臺北校外教學,而校長夫人則由學校工友協助藏匿,全家得以倖存。後來安部校長退休回日本後,北埔鄉親很感念他在教育上的貢獻,還為他在校園裡立了紀念碑。

 

 


 

第七站 ☞ 彭家祠

北埔鄉中山路72號

彭家祠是村裡姓彭的人建築的祠堂,是龍瑛宗的漢學啟蒙地。


 

七歲時,杜南遠被父親帶到村郊的彭家祠。彭家祠是村裡姓彭的人建築的祠堂,祭祀著村中彭姓的祖先神位,所以村人將它稱為彭家祠堂。那是建地廣大,像廟一樣的建築。彭家是村中有來歷的豪族,出了很多讀書人,現在的戶主是秀才,但已經死亡,么弟當著漢學的老師。

——龍瑛宗〈夜流〉


 

龍瑛宗小時候有夢遊症,加上體弱多病,所以很晚才上學。他七歲才被帶到位於彭家祠漢學私塾去唸書。不過他其實只才上幾天的課,私塾就被日本人取締而關門了。

龍瑛宗因此對於漢文並不熟悉。龍瑛宗大多數的小說作品是以日語寫成,戰後因為語言政策關係,大多作品以翻譯及華語散文為主,直到1980年才用華語寫下〈杜甫在長安〉一文,跨越了語言的藩籬。

天水堂
北埔鄉中正路1號
金廣福公館
北埔鄉中正路6號
慈天宮
北埔街1號
龍瑛宗故居
北埔街17號
龍瑛宗文學館
長興街8號
安部守作校長紀念碑
北埔國小校內
彭家祠
北埔鄉中山路72號
撰寫作者
文學小編
以「臺灣文學連結生活」為主軸,將作家或作品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相關標籤
路線評分
0 分
加入收藏
關閉
加入收藏
學習清單
評論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