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共創文章
2021/12/29
【臺文天文臺】林鈺凱:您點播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來了

【文學與音樂,迸出新滋味】 由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且看臺灣音樂與臺灣文學如何攜手合作,把〈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送進每個臺灣人的內心。 一位十四歲少年考上臺中一中,在三年級時到東京修學旅行,聽了場音樂會後,決定終生奉獻給音樂。回臺後,他求祖母買了把小提琴,照搬操作二胡的概念,無師自通地練習了起來,甚至逃學到無人的山坡地,拉著琴,徜徉在優美的旋律中。 於是,五年制的中學,他讀 ...

#(歌謠) #(臺語文學)
2021/12/29
【臺文天文臺】陳允元:保管時間的人──黃得時的演講照片、《寶刀集》及相關剪報(下)

【我們為什麼選這件藏品】   在臺文館諸多珍貴的藏品中,這張照片其實不甚起眼。就形式論,其構圖、畫質都稱不上好,大概就是用傻瓜相機隨手做紀錄的水準。就文史價值而言,也不是在什麼重要的文學場合或歷史現場拍的。唯一的亮點,是站在台上講話的那人是黃得時。但如果你不認識黃得時,這張再平凡不過的照片,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可是,就是因為太平凡了,看著這張攝於1981年的照片,我不禁想:坐在底下聽講的年輕的 ...

2021/12/29
【臺文天文臺】陳允元:保管時間的人──黃得時的演講照片、《寶刀集》及相關剪報(上)

【我們為什麼選這件藏品】   在臺文館諸多珍貴的藏品中,這張照片其實不甚起眼。就形式論,其構圖、畫質都稱不上好,大概就是用傻瓜相機隨手做紀錄的水準。就文史價值而言,也不是在什麼重要的文學場合或歷史現場拍的。唯一的亮點,是站在台上講話的那人是黃得時。但如果你不認識黃得時,這張再平凡不過的照片,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可是,就是因為太平凡了,看著這張攝於1981年的照片,我不禁想:坐在底下聽講的年輕的 ...

2021/12/07
【臺文天文臺】呂珮綾:時代的夾層,一粒臺灣現代詩的煉金石——林亨泰《靈魂?產聲》

【聽見「現代主義」的產聲】 1949年,國民黨政府全面敗退來臺。同年,臺灣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臺幣。時代正急急地變遷,但也正是那年:一本極度不合時宜,由民間文藝團體「銀鈴會」所發行的日文詩集,悄悄地出刊了。這本《靈魂?產聲》是詩人林亨泰的首部詩集。七年後,林亨泰參加了由紀弦1956年發起的「現代派詩人第一屆年會」九人籌備委員會,同樣跟上了這波風潮。但早在現代派之前,所謂「現代」已經悄悄地 ...

2021/11/29
【臺文天文臺】吳易珊:「臺灣的將來怎樣?」——林忠與《國語廣播教本》

【用廣播救國!胸懷大志的少年林忠】 曾經,林忠夢想用廣播連結全臺灣的人。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懷著這樣的心情,編教材、寫課程。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派陳儀接收臺灣,並由臺灣出身的林忠負責接收廣播電臺。林忠是臺灣人,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赴日留學,後來進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院就讀。中日戰爭爆發後,林忠心想若是中國戰勝,說不定臺灣就可以回歸祖國了。於是 ...

2021/11/12
【臺文天文臺】蔡詠絮:延續百年的「愛?結晶」──葉陶

【日治時期新女性的獨特路徑】   葉陶為女性帶來的啟蒙不是婦女雜誌上的摩登時尚;而是自由戀愛、職業選擇,和解放自己的雙腳,大步邁開的社會實踐。 「這麼晚了,還不睡嗎?」微微燭光中,丈夫還有些病容的臉在昏暗的光線底下,更顯蒼白。 「就寫最後一個段落,馬上就要完成了。」葉陶的身體其實也微微不適,但想著這篇〈愛?結晶〉極短篇小說終於就要完成,興奮的感覺凌駕了病痛。 經歷過幾天 ...

2021/11/04
【臺文天文臺】許宸碩:被殖民者的殖民地之旅:王添?〈南洋遊記〉

【共享夢與傷的被殖民者們】 王添?是二二八受難者之一,但也曾旅商南洋,觀察當地人民受殖民者統治的情況,以〈南洋遊記〉呈現其思考。 昭和7年(1932)11月22日,一艘輪船從香港啟航,時值冬季,船上的人此時都還穿著長袖衣褲與外套,王添?亦是其中之一。然而,隨著船接近目的地,他們也換上夏服,因為他們的目的地是赤道上的巨島:爪哇(Java)。 此時王添?與大哥創立文山茶行不久,又 ...

2021/10/12
【臺文天文臺】郭汶伶:臺灣人的發聲練習

【臺灣的聲是什麼聲?】   人們自在發聲之前,都有一段牙牙學語的經驗,臺灣新文學也不例外。新文學的健將之中,楊雲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究竟楊雲萍如何遇上白話文?讓我們跟著他,搭上那臺改變命運的火車,看臺灣人如何發聲,催生新文學。   1920年代,楊雲萍是臺北州第一中學校的學生。套上立領的學生服,戴好黑色絨質的三線帽,陽光下,六個櫻花形狀的金釦兀自閃耀光輝。他拿著書包,從學校離開,一 ...

2021/10/05
【臺文天文臺】李宣頤:陰影與輕盈無須為人所知——呂赫若日記

【不願被掩埋的三年時光】   呂赫若一生為臺灣文學窮盡心力,留給家人數件文物,包括文稿,被埋藏在荔枝園下,唯一的日記被保存,同時也留下其所記述的、發生過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三年時光。   時隔多年,這本手記終於由他的家屬親手捐贈。   也許,我們可以從日記出發,為這份僅存的紀錄說一則故事……   1942年,陰雨綿綿的秋冬之際,在大稻埕的「山水 ...

2021/09/13
【臺文天文臺】朱宥任:比「三冠王」更重要的事:在謊言神話中崩毀,在面對問題中重生的臺灣棒球

【無法被球棒擊退的陰影】 藉由藏品,看到在當時的少棒激情之下,還是有願意正視問題,敢於提出質疑的人存在。   「三冠王」這個稱呼,過去在臺灣曾指涉同年度奪下少棒、青少棒與青棒三個學生層級的國際賽事中冠軍一事。雖然館藏沒有明確標示寫作年份,不過既然提及了蟬聯少棒、青少棒與青棒世界冠軍,想來符合的就只有1991年了。   不過,在舉國歡騰的氣氛下,〈三冠王〉作者周聯華牧師撰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