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共創文章
返回共創文章

林巧棠:日本時代的Jolin在台灣開演唱會?台灣文藝聯盟與朝鮮舞蹈家崔承喜

作者:林巧棠
2020/11/18
瀏覽人數:221
0
加入收藏

that wanaka tree

(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從少女時代到Twice,再到防彈少年團,近十年的臺灣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韓流旋風。不過,你知道韓流早在1930年代就來過臺灣嗎?這回要介紹的,就是日本時代的當紅現代舞蹈家崔承喜到臺灣巡演的證明。崔承喜有多紅?她不僅被譽為「半島?舞姬」、「朝鮮?舞姬」,後來更有「世界?舞姬」之稱。

  當時,崔承喜的家鄉朝鮮和臺灣一樣也是日本殖民地,在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一名女子居然能夠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成為全日本帝國,不,世界知名的舞蹈明星。於是在1936年,臺灣掀起了一陣崔承喜旋風,不僅是文化界的知識份子仰慕她,就連一般大眾都對她著迷。「小小的臺灣島也能像朝鮮一樣,靠著發揚民族文化爭一口氣嗎?」臺灣人也許會這樣想。女人對她更是嚮往:「我也能靠著才能和努力,掙脫家庭和婚約的束縛,追求自己的夢想嗎?」崔承喜熱潮的背後,反映了生為臺灣人面臨的重要課題:XX能,臺灣也能!


如果要舉例喔,崔承喜就像蔡依林, 蔡瑞月就像『滅火器』啦!

朋友的一句話讓我哈哈大笑。雖然只是玩笑,但就讀舞蹈所的友人說的話還是很耐人尋味。比起臺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的草根性,她的學姊崔承喜不僅是現代舞蹈家,更是耀眼的大明星。看過崔承喜表演的人多達幾百萬,她也拍廣告、拍電影、錄唱片,更被大文豪川端康成譽為「日本最優秀的舞蹈家,擁有出色的肢體表現和驚人的力道,正值跳舞年紀的她,富有顯著的民族特色。」

that wanaka tree

崔女士來南歡迎座談會,於?道???前合影。 (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這張照片記錄的就是天后臺灣之行的一頁。邀請崔承喜來臺的,就是集合全島藝文界人士的「臺灣文藝聯盟」。

  當時文聯的雜誌《臺灣文藝》遇到了經營危機,純粹的文藝雜誌難以生存,於是知識分子們計劃在雜誌內加入電影、戲劇、美術、音樂等相關藝術,希望能擴大客群,增加銷路,同時鞏固文聯發展的基礎,而邀請崔承喜來臺公演就是文聯的第一步。

  然而,文聯這步棋算是冒險。因為當時的臺灣缺乏對現代藝術的認知,說起舞蹈,人們大概只能想到京劇的做、打,廟會的陣頭,日本的商業歌舞團,和摩登男女去舞廳跳的交際舞。舞蹈在臺灣人眼中,不是酬神的祭典儀式,就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娛樂,或是伶人戲子的技藝。因此,在文學、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都邁入現代化的1930年代,舞蹈卻遲遲沒有進展。

  除了挽救雜誌的銷路,文聯更盼望崔承喜的魅力能引起島民對舞蹈的喜愛,讓臺灣的藝術發展更加全面。崔承喜不只是大明星,更以現代的肢體語言賦予傳統朝鮮舞嶄新的風貌,獲得東京藝文界人士的盛大好評。她的演出邀約不斷,1934-1937年間約莫有六百多場,看過她表演的人多達兩百萬,據說她舞團的價碼還曾經高達其師舞團的十倍。

  文聯的作家劉捷認為,半島朝鮮就是因為有崔承喜才為世人所知,因此希望臺灣也能孕育出這樣的舞蹈家或藝術家。在那個政治活動被日本政府壓抑的年代,渴望自由的力量繞道藝文界,知識分子們都暗自希望能夠經由文藝活動傳達?蒙的思想精神。

  邀請崔承喜來臺的計劃,就這樣拍板定案了。

  雖然崔承喜的人氣超高,行程滿檔,但文聯成功地邀請到她,其中的大功臣就是作家吳坤煌。吳坤煌活躍於左翼的藝文界,經常與日、中、朝、臺的文學人進行跨國交流。以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藝文界的活動咖,而且是名實兼具的那種。

  經過幾次會議後,崔承喜的臺灣之行終於敲定。1936年六月底到七月中,崔承喜舞蹈團在臺北、基隆、臺中、臺南、高雄、嘉義等主要城市巡迴公演。照片中的歡迎座談會就是在臺中演出後、臺南演出前的空檔間舉辦的。

  崔承喜的舞蹈大受好評,在臺北大世界館演出時她的粉絲擠滿街道,和二十一世紀守在桃園機場為明星接機的粉絲一樣熱情瘋狂。她的舞迷分佈廣泛,有知識分子也有一般大眾,女性尤其多,從女學生到女工,從藝伎到咖啡店女給,都被崔承喜的美麗身姿給擄獲。

  崔承喜的舞蹈在臺灣獲得盛讚,作家吳天賞在演出結束後寫下了觀舞心得:「布幕被拉開,崔承喜出現在舞台的那一瞬間,場內的每個角落都在她的藝術的支配下,觀眾們的心連成一線,與崔承喜肉體的動靜共同起承轉合。??崔承喜的偉大,其中一點是她透過舞蹈藝術表現出孕育自己的民族抑鬱之情。」

  舞蹈家修長有力的雙手展現出不願臣服的抵抗姿態,悲傷但不肯放棄的心情從她的身體泉湧而出,觀眾也許看不懂現代舞,但身體訴說的言語卻狠狠地擊中了臺灣人的心。

that wanaka tree

(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崔承喜的臺灣巡演熱熱鬧鬧地結束了,但主辦方的日子卻開始難過了。文聯被迫停止運作,《臺灣文藝》停刊,根據作家張深切的回憶,自從文聯主辦了崔承喜的舞蹈巡演後,日本政府對文聯的壓迫更加劇烈。雖然研究顯示,文聯是遭到中國與日本的左翼運動牽連,但隔年的大阪朝日新聞卻報導,當初促成崔承喜來臺的吳坤煌因為違反治安維持法被捕,內文更指出吳氏企圖以舞蹈促成民族啟蒙運動的鬥爭,才邀請崔承喜到臺灣各地公演。

  雖然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崔承喜的確喚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識,但日本政府極有可能藉著檢查藝文活動的名義,整肅人民的思想。隨著日本帝國的野心越來越大,在軍事擴張的同時也逐漸加強對殖民地的限制。眼看二次大戰的烽火已然不遠,文聯透過現代舞蹈激勵民族意識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潛藏,靜靜等待戰火停消,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文聯小傳

臺灣文藝聯盟於1934年五月在臺中成立。是臺灣最早具有全島性規模的文學團體,希望「臺灣文學立足臺灣一切真實的路線上,與臺灣社會、歷史一起進展」。當時臺灣傑出作家幾乎全部投入此陣線下,因此造成臺灣現代文藝界空前團結之局面,也進而推動臺灣新文學運動的成長。 臺灣文藝聯盟除了設立本部之外,更在於嘉義、佳里、鹿港、豐原等地成立分部。1935年,臺灣文藝聯盟與臺灣藝術研究會合作,在東京成立分部,隔年在臺北成立分部。各支部中,以佳里及東京支部最為活躍。臺灣文藝聯盟致力於多樣性的藝文活動,如設置文學獎鼓勵創作、提倡演劇,邀請藝壇名人來臺演出、各分部亦經常舉行座談會,臺灣文藝聯盟更發行了影響廣大的《臺灣文藝》雜誌,提供作家發表作品的園地。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林巧棠 1989年生,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臺文所碩士,耕莘青年寫作會,參與編輯《秘密讀者》。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林榮三小品文獎、臺大文學獎等。作品散見於《聯合文學》與《幼獅文藝》。興趣是舞蹈與身心靈的研究與實踐。

瀏覽人數:221
推薦文章
標籤
我要留言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