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
共創文章
返回共創文章

【日常測候(2)】蕭宇翔:大時代與個人史──賴和詩稿作為一把鑰匙

作者:蕭宇翔
2021/02/20
瀏覽人數:262
0
加入收藏

that wanaka tre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賴和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本土作家,為臺灣文學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在當時樹立了新文學的基礎,供後輩借鑑而更加茁壯,他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白話文學的成就固然豐厚,但眾人所常未見的是賴和的漢詩,也就是他自幼學習的文學啟蒙:古典漢詩,佔據了他生命中極大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橫貫了他一生的情感紀錄。

  漢詩作為賴和的一道抒情出口,卻始終是壓抑的。在當時,新文學運動的走勢往往對漢詩多有批判,因為那被視為一整個舊體制的殘餘。譬如賴和在1936年曾以筆名「甫三」發表〈田園雜詩〉十首於《臺灣新文學》上,馬上遭引了批評:「賴和先生、守愚先生過去在新詩壇已建立了不少功勞,如今他卻做舊詩,豈不是使了後進新詩人起了動搖麼?」然而批評者並不知道「甫三」即是賴和本人。

  漢詩一方面代表著賴和的一顆自由的詩心,一股浪漫主義式的情懷。另一方面,卻也正如漢詩逐漸沒落的景況,投影出了賴和人生中的壓抑陰影,以及難訴的情思。在新文學作品中,賴和總是透露出反抗的熱烈、對現世的悲憫,然而賴和的心中還有一塊更加幽微、細膩、矛盾、緊鎖的情感,或許得要透過「漢詩」這把鑰匙,才能開啟他的心門。


that wanaka tree

(藏品/詹元雄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歡笑刺我愁腸

  日本時間1941年12月8日,一支海軍派出6艘航母、300餘架戰機,展開一場奇襲:轟炸夏威夷珍珠港。當天下午,遠在8000公里外,四面環海的一座殖民地島嶼中,一名本土作家突然被捕入獄,一時間他的腦中充斥混亂與空白。一反慣例地,沒有人告知他遭受拘捕的原因,且全島只捕他一人,關進彰化警察署留置場。在陰鬱詭譎的情勢、徬徨疑懼的心情下,他飲食無味、坐臥不安,不堪蚊蟲叮擾,卻不願枯坐囹圄,於是開始執筆於草紙,撰述他作為被殖民者一生的沉重、疲憊與莫可奈何──從事發當日紀錄至隔年1月15日,連綿三十九天的〈獄中日記〉。因病重而無法再寫的他,於1月21日出獄。實際上,光是到第六日,他敏感的心就難以忍受種種愁緒,他如此寫道:「我不敢想起什麼,但是墻外便是人家,常有家人歡笑聲,能刺我的愁腸。」

 

語言失去面目

  早在18年前,也就是1923年12月16日,他即因投入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而遭羈押20餘天,那是治警事件,其同志蔡培火和蔣渭水更遭關押六倍時日。他在當時寫下多首詩歌,最著名的一首是〈出獄歸家〉:

「莽莽乾坤舉目非,此生拼與世相違。誰知到處人爭看,反似沙場戰勝歸。」

  當次出獄釋放後,與幾十名迎接者在臺北監獄大門口前大肆合影一張,反似在慶祝英雄凱旋。但從詩中可以讀出矛盾的心情,他是憂國憂民之人,在鏡頭前的大群面孔中,他著一身黑大褂,頂上一隻禮帽,面無表情但神色若有所思。事實上,除了一張 1938 年在日本遊歷與友人合影露出了少見的微笑外,他留給後人的黑白照片中,都是沒有笑顏的。

  生於1894年,也就是日軍打贏甲午戰爭,而臺灣被割讓的前一年,他成長於一個壓抑年代。遭受壓迫的弱勢種族,包括語言、習俗、藝術,甚至族民的人格,也連帶遭受不公平的對待。有次出門看戲,他竟被一旁的日本人疑為小偷。

  「語言」尤其是像他這樣一名文藝愛好者的生活核心。從小便到私塾學習四書五經,為他奠定了良好的漢學涵養,也到公學校上學至十六歲,後學習於臺北醫學校。畢業後曾到廈門行醫,卻被當作日本人遭受排擠。面對臺灣、中國、日本三者重疊的國族認同,他不斷思索一個重大難題:究竟應該用日語寫作、漢語寫作,或是閩南語發音的白話文寫作?他的語言彷彿表情,在嚴肅的思考中,失去了理應清晰的面目,變得朦朧曖昧,無法輕易解答。

 

that wanaka tree

(藏品/詹元雄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that wanaka tree

(藏品/詹元雄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敢問蒼蒼不平

  他一生寫過14篇短篇小說、11首新詩,引領了臺灣文學的新舊過渡,即便如此,他寫得最多的卻是漢詩,這是他記錄生活與情感最重要的文學類型。父親雖然以道士為業,卻不僅撐起了經濟,更是十分重視教育,供他研讀豐厚的知識。15歲,他寫下了第一首古典漢詩。漢學老師贈送他一把扇子,觀其所襯圖景後,他便迅速下筆:  

「水草迴環處,白鷺自成群。赤日天當午,青空一片雲。」

  這首〈題畫扇〉作為處女之作,雖在格律上稍有失誤,但可見語言風格的基調,充滿了清朗、自然、舒爽之感,且往往是信手拈來,獨有一份開闊韻味。

  而在醫學校念書的那段日子,也就是二十初頭歲那幾年,是他漢詩寫得最熾烈狂熱的一段光景,且留下了大量手稿。賴和在當時寫盡了一個年輕人慷慨激昂、遊子苦楚和青春悲逝,譬如這些詩句:

that wanaka tree

敲詩(十七夜) 《賴和手稿集(漢詩卷)【上】》(彰化: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2000)81

「敢問蒼蒼太不平,飄零空恨吾平生」──出自〈敲詩〉片段

 

that wanaka tree

厭讀 《賴和手稿集(漢詩卷)【上】》(彰化: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2000)50-51

「暫得心閑即覓句,都因懶讀每思家。」──出自〈厭讀〉片段

that wanaka tree

厭讀 《賴和手稿集(漢詩卷)【上】》(彰化: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2000)50-51

「我與秋花同寂寞,人如春草盡榮枯。」──出自〈感慨〉片段

  從詩作中,不只可見身為一名熱愛文學的知識分子所胸懷的纖細情思,也可以發覺所繼承的儒學道統,他是這麼立志有所作為。

  畢業後,他來到嘉義醫院實習,一出社會立刻面臨到嚴峻的歧視問題。儘管受過專業、嚴謹且完整的醫療訓練,他卻只能處理病例紀錄,不被承認為正式醫師。他開始深刻體悟到,自己並不被日本人所接納。擁有臺灣人的血統,竟只於背負一個弱小民族的卑微。這時,自幼學習的漢詩,成為了唯一的抒情出口。

 

不只抒己之情

  歷經壓迫的生活終是過不下去,一次與院長爆發口角衝突後他憤而辭職,開設自己的醫館,廣受當地人歡迎,不久後卻遭遇喪子之痛。因嚮往中國,他決定以遠途移動來自我調適,前往廈門任職。但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當時日本入侵東北,廈門人一見日本護照,並不將他視為中國人的一份子,待他頗有不公。他終於知道,除了臺灣這個原鄉,沒有其他地方能夠接納他。同時間,他投稿回臺灣的漢詩也贏得了徵詩比賽,不只奠定了他文壇新秀被看好的基礎,或許還贈與了他一股歸屬感。

  然而,中國正發生的五四運動卻帶給了他震撼的文化衝擊。他身上的改變,後來,也化為了臺灣文學的轉捩點。五四不只帶來白話化,也提倡文學承擔社會革命的責任與功能,這帶給他一個觀念:文學原來不只是抒己之情,還能作為改善社會的利器。他將這份激昂的信念帶回臺灣後,不只以文學介入社會,更參與了不少反殖民運動,儘管23年治警事件被捕,他仍創作不懈,25年為二林事件蔗農的反抗,寫下臺灣第一首白話詩──〈覺悟下的犧牲〉。此後,他為臺灣文學繼續注入新鮮的血脈,發表了多篇白話文小說、新詩、雜記與隨筆。

 

大時代的完成

  時間回到1941年,入獄到了第三十九天,四十八歲的身體是每況愈下,他正在寫今天的最後幾行字:  

「我的心臟的病,李慶牛先生謂是營養不給的原因,我自己恐是心實有病變,看看此生已無久,能不能看到這大時代的完成,真是失望之至。」  

  自入獄以來,憂鬱的心情使他一直有失眠和心悸的困擾。尤其被關押不只涉及自身生死,更拖累了一家的生計,因為牢獄的膳宿費要由犯人自己償付。他早已算好,若是被關四個月以上,便會傾家蕩產。

  這一晚艱困地睡下,六天後他因病重准許出獄。兩年過去,他即因瓣膜閉鎖不全病逝家中。那一年,1943,離日軍二戰投降並撤出臺灣,僅剩兩年。一生將近五十載的歲月,橫貫了這座島嶼所受的一場漫長殖民,他似乎是為這時代而生,也因這時代而死。而他那慣常沉穩的面容,難道是因牙咬著一股覺悟的頑勁嗎?

  他叫作賴和,是個不愛笑的醫生,推動著新文學,卻也深愛著舊體詩。他死前沒有看到大時代的完成,他死後,我們生活的時代正初初誕生。


★作家小傳

賴和(1894-1943),本名賴癸河,一名賴河,出生彰化,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賴和在「新舊文學論戰」中,是主張新文學的健將,並積極投入臺灣新文學創作,其作品洋溢著民族情感與人道主義,而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一生橫跨日本殖民臺灣50年。

賴和幼年習漢文,舊文學根柢深厚,16歲考進總督府醫學校,1917年六月在彰化建立「賴和醫院」。1918年二月前往廈門,在鼓浪嶼租界的博愛醫院中任職時,感受到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對於文化、社會的影響力,而積極投入臺灣文化、臺灣新文學的推動及關注。

因積極參與社會團體並擔任要職,賴和二次入獄,1941年12月8月,珍珠港事變當天,第2次被捕入獄,約50日,在獄中以草紙撰述〈獄中日記〉,反映了 殖民地下被統治者無可奈何的沈重心情,後因病重出獄。1943年1月31日逝世,享年50。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研究 / 許育嘉 /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 , 2002

  • 賴和小說中「迷信書寫」之研究 / 劉義郁; Li, Shyh-Wei ; 李世偉 / 中國語文學系, 2018

  • 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 / 施懿琳 / 春暉, 2000

  • 臺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 / 林瑞明 / 允晨文化出版, 1993

  • 賴和漢詩中的社會現象分析與研究 / 簡志龍 /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2003

  • 賴和影像集 / 林瑞明 / 省文獻會, 賴和文教基金會, 2000

  • 賴和手稿集 / 上漢詩卷 / 林瑞明 / 省文獻會 ; 賴和文教基金會, 2000

  • 賴和手稿集 / 下漢詩卷 / 林瑞明 / 省文獻會 ; 賴和文教基金會, 2000

  • 賴和手稿集 / 新文學卷 / 林瑞明 / 省文獻會 ; 賴和文教基金會, 2000

★觀測員簡介

蕭宇翔,生於1999小雪,上升射手、月亮處女、東華華文。曾獲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首獎、中興湖全國徵文二獎、全國臺灣文學營創作獎首獎、奇萊文學獎推薦獎。另有未出版詩集曾入圍2019周夢蝶詩獎決選。拙作散見於幼獅文藝youth show、生活潮藝文誌、創世紀明日陣列、吹鼓吹、乾坤、掌門、野薑花、秋水、換氣、聲韻等詩刊。

瀏覽人數:262
推薦文章
標籤
我要留言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