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返回文學展示

航向浩瀚──臺灣海洋文學特展

?史之海

大航海時代黑水溝經驗禁錮的海岸線


 

大航海時代

隨著國際貿易的需求和航運的經驗,十七世紀的臺灣成為世界各國競逐的場所,特別是今天的臺南安平一帶,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設立的重要貿易據點,自此開啟了臺灣對外貿易的歷史,臺灣也因此進入世界海洋文明史的發展之中。

 

??《逐鹿台江》|十六、十七世紀的台江,西拉雅原住民族群、漢人、日本人、荷蘭人等族群於此互動交流。影片透過西拉雅族麻豆社長老Mammu Tarie的回憶,描述鄭成功攻打荷蘭人之際,台江一帶的過往時光。(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2013年)

 

 

?? 大員熱蘭遮城與市鎮圖|此圖為書籍插畫,收錄自《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一書,1670年出版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圖中描繪範圍為熱蘭遮城,七鯤鯓沙洲及臺江內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 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江樹生譯註,臺南市政府出版,1999年。1624年至1662年,荷蘭統治臺灣,以熱蘭遮城(即今安平古堡)為政治中心,此份在熱蘭遮城書寫的日誌,是荷蘭人在臺灣書寫的文件當中,份量最多,也最有連續性的文件,為荷治臺灣時期的重要史料。第一冊的主要內容記載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OC)如何與中國通商,以及如何殖民臺灣的活動。1633年4月份的日誌上,呈現了中國戎克船航行至臺灣的觀察,以及荷蘭傳教師與麻豆社原住民交往的紀錄。(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湯錦台著,貓頭鷹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本書描述十七世紀臺灣在海權競逐、英雄冒險的年代,開啟近代歷史的過程。(黎寶文捐贈)

 

 

??《倒風內海》|王家祥著,玉山社出版,1997年10月。這本小說以「麻豆社」為場景,描述四百年前臺南西南平原上的西拉雅人與荷蘭人、漢人的文化相遇和衝突,揭開海洋臺灣正式進入海洋殖民史的序幕。(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黑水溝經驗

清治時期,中國對臺灣實施「渡臺禁令」,限制閩粵一帶的移民來臺。在此政策下,要到臺灣尋求發展,只好尋求偷渡的方式,因此十八、十九世紀,發生在臺灣海峽上的船難事件層出不窮。此外,從中國來臺就職、「平亂」的官兵,以及清代文人們,他們從內陸渡海來臺,對於海的想像與體會也呈現在臺灣古典文學作品中。

 

??「臺灣船」模型|明清時期,從福建引入從事商貿、運輸,或作戰的船隻,航行於臺灣、福建及日本之間。實際長度為30米、寬7.5米,總高27米。(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 國家重要古物:《康熙臺灣輿圖》摹本(臺南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臺灣全輿圖,於清朝康熙年間刊行,繪製角度為臺灣海峽望向陸地的視角。本圖為臺南地區的部分。(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裨海紀遊》|1697年(康熙36年),郁永河由福州來臺,赴基隆淡水採硫所留下之作品。內容提及:「臺灣海道,惟黑水溝最險,自北流南,不知源出何所,海水正碧,惟水溝黑如墨,勢又稍寙,故為黑水溝。」郁永河著,眾文圖書,1979年3月出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 享和三年癸亥飄流臺灣「?????」島之記|1802年底,日人搭乘順吉丸從北海道箱館前往江戶途中,遭風漂到臺灣?????地方(今花蓮秀姑巒溪口)。川北版,線裝手抄本。(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

 

 

     

    

??《海南雜著》|蔡廷蘭(1801-1859),字香祖。臺灣府澎湖廳人。為清治時期澎湖唯一的進士,著有《海南雜著》、《香祖詩集》。《海南雜著》有法、日、越南等多國譯本,為全臺唯一的海外見聞錄,此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版本。(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許丙丁捐贈)

 

 

     

??〈黑水溝〉手稿|姚嘉文著,《台灣七色記:黑水溝》之改正稿,展出6-1「海外彈丸」之篇章,手稿寫作年代為1983年8月16日。(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姚嘉文捐贈)

 

 

??《黑水溝》|姚嘉文著,為其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的七部曲之一。《台灣七色記》描寫臺灣人的歷史故事,故事從公元383年寫起,寫到1984年,時間縱深長達1600年,被認為是臺灣最有體系的歷史小說,自立晚報社出版,1987年5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李魁賢捐贈)

 

 

??〈Kong-pòa T?a-chûn〉(攻破大船)|1912年6月,《臺南府城教會報》第327卷,頁3。本文以臺語白話字描寫,敘述1912年4月英國郵輪「鐵達尼號」(Titinic)於首航時,撞上冰山而沉船的國際海難事件。此為收錄於《台灣教會公報全覽》第五冊之數位輸出版本。(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渡台悲歌:台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客家先民的黑水溝經驗由1684年《渡台悲歌》的描寫:「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可知,黑水溝是漢人移民渡臺灣的一大挑戰。黃榮洛著,臺原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禁錮的海岸線

戰後,海長期被戒嚴統治禁錮,直至政治解嚴以後,開放海域,才解除了海禁。1960、1970年代,從事海軍工作的詩人文友們,較一般人有機會接觸到海洋,因此寫下以海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此亦為戰後海洋書寫之發軔。

 

??《海洋詩抄》|覃子豪著,戰後第一部以海洋為主題之詩集,新詩週刊社出版,1953年4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陳其茂&丁貞婉捐贈)

 

 

??《大海洋詩刊》創刊號|朱學恕、汪?疆等人以海軍身分於1975年創立「大海洋詩社」,發刊《大海洋詩刊》。發刊詞由朱學恕以「開拓海洋文學的新境界」表達將開拓海洋文學、完成「中國大海洋文學史」的使命。於戒嚴時期,此為少數以海洋為寫作題材的文學團體,《大海洋詩刊》可說是戰後最早的海洋文學刊物。1975年10月創刊,高雄市:大海洋詩社。(朱學恕提供)

 

 

??《海洋姓氏》|汪?疆著,收錄作者1971年至1986年間創作的四十餘首海洋詩。尚書文化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下一篇
文化之海
照片展示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