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林語堂故居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林語堂故居陽臺望向士林的風景
地址:故居裡面的陽臺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臺北 / 在陽明山上,蓋一座鄉愁的宅邸

在陽明山上,蓋一座鄉愁的宅邸

by文學小編
2022.09.16
229 次點閱
2
0
主題介紹

路線
林語堂故居→林語堂故居陽臺望向士林的風景


 


 

林語堂是現代文學的散文大家,學貫中西,以英文書寫多本介紹中國文化的作品,如《蘇東坡傳》、《京華煙雲》與《吾國與吾民》等大作。晚年(1966年)移居臺灣,在陽明山山腰自建住宅,由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國父紀念館也是他設計的),融合中國元素與西班牙建築形式,風格優雅簡約,林語堂並將起居空間命名為「有不為齋」。

1976年4月1日,林語堂長眠於此,享壽82歲。臺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由家屬捐贈他的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1985年在其故居成立了「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2006年後,由東吳大學負責營運故居事務,除了延續原有展示與推廣工作外,也結合研究教學、藝文講座等的規劃,並將故居原本的餐廳及客廳改為「有不為齋餐廳」,提供遊客餐飲及休息的空間,也可以在此感受文學家的生活情調。

故居所在的陽明山,鼓動著暖暖的硫磺脈源,瀰漫著山間氤氳雲水,居住過無數高官顯赫,也乘載著戰後政商官宦遷臺,道不盡大江大海的離散故事。這裡除了有國大代表開會的中山堂、有威權時期的蔣介石草山行館、以及接待政要的陽明書屋、張學良少帥故居,還有美軍宿舍群等等景點。

來到陽明山,除了體驗獨特的硫磺溫泉之外,還可以進到國家公園,走一趟風景壯麗的七星山及小油坑等登山步道,而冷水坑及擎天崗也有開闊大草原,足以令人忘卻山下煩憂;而若是到了竹仔湖賞花,也可以認識一下這片臺灣蓬萊米的誕生之地;最後也別忘了,經過山腰的時候,可以先來一趟林語堂故居的文學之旅,在「有不為齋」餐廳裡休息,靜心體驗文學大師的生活情境。






 

第一站 ☞ 林語堂故居

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1966年,林語堂年事已高,希望能落葉歸根,回故鄉定居,不過林語堂長年反共,不可能真正回到故鄉福建漳州,因此他一直在考慮來到語言文化相似的臺灣定居。

臺灣的蔣介石政權知道林語堂的意願後,張開雙手大力歡迎他前來定居,蔣介石親自撥出了一塊陽明山的土地,並由知名建築大師王大閎設計建築,作為林語堂的宅邸。而這份蔣介石的厚禮,也讓文學大師安享了平靜的晚年。

林語堂故居的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

林語堂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第二站 ☞ 林語堂故居陽臺望向士林的風景

故居裡面的陽臺


 

 

林語堂人生中的最後十年,選擇來到臺灣定居,根據他的女兒林太乙回憶,這十年間,是她父親人生當中最為愜意的歲月。林語堂喜愛親近大自然的個性,因此在他參與設計住宅時,特別將後院二樓陽臺的位置,規劃為可以遠望觀音山、淡水河及關渡平原的廣闊視野。

風景右側綿亙而去的,是陽明山山脈,而正前方正是觀音山。站在陽臺的位置,可以眺望山勢環繞的壯麗景象,剛好和林語堂家鄉(福建漳州)的環境極為相似。環繞宅院周圍的,是一層層延伸而去,與遠山相接的水田。林語堂在他以英文撰寫的自傳中,曾自詡為農家的兒子,而今流離異鄉,晚年在陽明山上找到一處近似故鄉景觀的宅院居所,多少能撫慰林語堂的思鄉情懷。



 

林語堂故居
臺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林語堂故居陽臺望向士林的風景
故居裡面的陽臺
撰寫作者
文學小編
以「臺灣文學連結生活」為主軸,將作家或作品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相關標籤
路線評分
0 分
加入收藏
關閉
加入收藏
學習清單
評論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