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龍潭武德殿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196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11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南龍路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通學巷
地址:龍潭國小門口對面的紅磚小巷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南龍路神龍路口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與神龍路口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龍潭大池
地址: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龍元宮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196號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龍元路
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龍元路
地景相關出版品/文宣品:
資料出處:
首頁 / 自己走走 - 主題路線 / 桃園 / 靈感爆發小旅行

靈感爆發小旅行

by文學小編
2022.10.13
197 次點閱
0
0
主題介紹

路線

龍潭武德殿→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南龍路口→通學巷→南龍路神龍路口→龍潭大池→龍元宮→龍元路

 

龍潭係我故鄉,發夢都會來想

龍潭吾故鄉,不時都來掛心腸

——鍾肇政〈龍潭故鄉〉


 

生活在訊息爆發的當代社會,不停接收外來資訊,是否讓我們心靈累了、腦中的靈感都枯竭了呢?如果我們希望補充靈感,可以怎麼做?也許透過閱讀一部大河小說、又或者輕鬆一點,來場文學小旅行,會是不錯的選擇。

讓我們去到龍潭吧,去拜訪臺灣文學作家鍾肇政的文學作品,以及他筆下的龍潭風土人情。鍾肇政於1925年,出生於當時龍潭庄九座寮,於1946年回到龍潭國民學校擔任教員,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故鄉龍潭。擔任教師期間,創辦了本土籍作家的交流平臺《文友通訊》,並且跨越語言的障礙,創作出多部臺灣文學的代表名作,如《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及《魯冰花》等。看見他作品裡的生活、風景和歷史人文,會驚訝於他對於家鄉隨時保持著觀察的細心,信手捻來都是文學題材。

 

鍾肇政的故鄉龍潭,位於桃園臺地的邊緣,是以客家族群為主的聚落。藉由鍾肇政生動寫實的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龍潭的風土人情及節慶典儀在腦海中環繞。結合龍潭地景特色、客家文化及文學作品,用步行的方式來一場小旅行吧,藉著自由的風、溫暖的陽光、自己的雙腳步行於土地上。

我們從見證日本殖民歲月的武德殿出發(門口高聳的兩顆羅漢松,像是送往迎來的禮賓員),接著進入「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龍潭市場,這裡曾經周遭鄉鎮的貨物集散地,也是過去茶金歲月的重要貿易站;信仰中心龍元宮的五穀爺,經年守護著地方,又與信仰基督教的鍾家人有哪些連結?被分為上下街的龍元路上,老店林立、處處蘊藏傳統文化的寶藏;肩負本地農業灌溉重任的龍潭大池,有著許多神秘的傳說故事,同時也是鍾肇政的精神原鄉、以及靈感泉源,他的小說〈靈潭恨〉,就是以大池為創作的背景。

最後一站來到位於龍潭國小右側的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這是一排古樸的木造日式宿舍,其中一間老房子掛著「南龍路5號」門牌,就是人稱「臺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他住了十一年的地方。當時來拜訪他文壇學友們絡繹不絕,這裡幾乎就等同於本省人的文學基地。

 

讓我們前往龍潭,來趟靈感爆發小旅行吧!

一面閱讀鍾肇政如大河般壯闊的文學,一方面踏查龍潭有趣的風土人情,一起來寫下新世代的臺灣文學作品吧。

 

 

 

第一站 ☞ 龍潭武德殿

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196號

龍潭武德殿為全臺唯二留下的街庄級武德殿,門口兩株羅漢松也見證此段歷史。

 

龍潭武德殿興建於1937年,1938年完工,為日本時代晚期的和洋折衷建築,屋頂為木構,建築本體為磚造。原本是日本時代龍潭警察鍛鍊武藝的地方,於中日戰爭爆發後,也有推動皇民化運動的功能。戰後龍潭武德殿用途十分廣泛,曾經轉作為宿舍、教室、代表會、衛生所等空間。2008年指定為歷史建築,2017年開始修復,目前規劃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的一部分。

臺灣的武德殿,大多是日本時代「大日本武德會」與警政、刑務及教育機構,為訓練與推廣劍道、柔道、弓道等傳統武藝所興建的館舍。全盛時期臺灣約有七十多間武德殿,但目前僅保存十餘間。目前桃園市僅剩大溪及龍潭兩座武德殿建築,而龍潭武德殿是臺灣北部街庄級武德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站在武德殿前廣場,望向對面國小的整排臺灣欒樹,聽見街上阿伯阿婆用客語閒話家常,頓時讓人們有時空錯置之感,好像回到年代久遠以前的龍潭市街呢。




 

 

第二站 ☞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11號

 

由鍾老曾住過的日式宿舍修整而成的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讓人能想像當年他的生活與寫作空間。

 

鍾肇政於1946年開始擔任龍潭國小教師,一開始還住在三洽水(父親為當地三和國小校長),每天上下班要徒步往返12公里。後來他輾轉搬遷許多住處,終於在1956年分配到了龍潭國小的教師宿舍,這是一棟樸素的木造日式宿舍。

 

鍾肇政一共在學校宿舍住了十一年。在此孕育了名篇《魯冰花》、《濁流三部曲》及《臺灣人三部曲》等代表作。屋內一張厚實的檜木書桌,上面承載的不僅是臺灣文學蹣跚前行的墨跡,還有夫妻之間滿溢的情感。這是妻子張九妹私下存了很久的錢,買給鍾肇政的禮物,讓他能安穩且專心從事寫作。現在桌上留有一篇鍾肇政於2014年寫的〈歸來記〉,回憶往昔生活,以及現在屋舍的模樣,讀來情感特別真摯。

宿舍也是他發起《文友通訊》之地,他透過油印的書信,串連起戰後第一代臺灣作家,如鍾理和、廖清秀、李榮春、文心及陳火泉等人,凝聚彼此的創作信心。也因為有了初步的作家串連,其後眾多文友皆紛紛到此造訪,一同商談臺灣文學的未來發展,甚至。張良澤因而將此處譽為「戰後臺灣文學的發祥地」。

 

 

 

第三站 ☞ 南龍路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

園區特別保留鍾老宿舍的就門牌,紀錄此地曾經有過的文學家故事。

 

我深怕碰見熟人,便避過了那條街走向靜僻的小街路。拐了兩個彎,就是跟那條大街成平行的小街路。這條小街有在庄役場(即鄉公所),國學校等機關,此外都是 一些民房與宿舍,商店則連一家也沒有。有些地方還是空的,也有被闢成菜園的。過了庄役場大門 ,遠遠就可以望見國民學校的入門了。

——鍾肇政《流雲》

 

文中那條與大街平行的小街路,就是今天的南龍路。街上有許多在鍾肇政作品當中出現的建築,例如舊宿舍、通學巷、國校(今龍潭國小)、父親工作的龍潭庄役場(龍潭第二代公所)、以及鍾肇政最喜歡的龍潭戲院等等。

走出通學巷,面向南龍路,從路上的舊門牌與紅磚房,即可按圖(書)索驥地拼湊出鍾肇政過去的生活樣貌——可能是小時候蹦蹦跳跳找父親的時刻、在宿舍窗邊對著偷窺自己的學生被責備的模樣、閒暇跑去龍潭戲院看電影卻不停有人來拜訪的無奈,這些都是發生在短短的南龍路上,構成了鍾肇政日常的創作靈感來源。



 

 

第四站 ☞ 通學巷

龍潭國小門口對面的紅磚小巷

通學巷串連龍元路與南龍路,為前往龍潭國小的學生提供捷徑。

 

從校門到校舍通門,距離約有三十公尺寬,正中處有一座圓形假山,假山中心部分種著幾棵筆直的龍柏,周邊是杜鵑。還有少數幾叢似乎是遲開種,開著火般的紅花。整個地看去,這圓形假山就宛如一朵綠色的花。

——鍾肇政《魯冰花》

 

《魯冰花》故事發生在水成鄉水成國校,水成鄉即是鍾肇政的故鄉龍潭,而水成國小則或許是三和國小及龍潭國小的綜合形象。三和國小是龍潭「三洽水」地區的小學,當地居民幾乎都以種茶維生,《魯冰花》主角古阿明就是住在三洽水。而鍾肇政的父親戰後擔任三和國小校長,鍾肇政剛回龍潭教書的時候,也住在三和國小的校長宿舍內,因此《魯冰花》的學校場景,可能是鍾肇政融合三和及龍潭國小所創造出來的。

 

小說中代課老師郭雲天的角色,依稀能看見鍾肇政自己年輕時初執教鞭,充滿教育理想的形象。而龍潭國小校舍今已改建,但書中仍詳細描述過去的格局,約略可對應。校門正對面的「通學巷」是條寬約兩米的紅磚窄巷,也是鍾肇政日常生活的必經之路。

一條小小巷弄,不僅是文學作品的知名場景,也紀錄了多數龍潭人的童年上學在路上打鬧奔跑、聊天嘻笑的美好時光。如今在社區居民共同努力下,透過藝術創作及盆栽裝飾,讓小巷充滿綠意生機,重現往日情懷。

 

 

 

 

第五站 ☞ 南龍路神龍路口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與神龍路口

C:\Users\Haruka\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246498757_197208965887406_5698166063103751592_n.jpg

由龍潭愛樂管弦樂團錄製的樂曲,每日在面對大池的路口播放給來往民眾欣賞。

 

他是誰?或許這裡先提出「雨夜花」、「望春風」、「 月夜愁」這些如今已成為最能代表我們臺灣人心聲的曲子吧。沒有人會否認這些歌曲,許多許多年以來就滲入每個臺灣人的每滴血液、每個細胞之中,就在這一刻,如果你扭開收音機或電視機,說不定它們那令人迴腸盪氣、如慕如訴,卻又含著一抹憧憬、一線光明的充滿臺灣情調的旋律,正在播放之中。

——鍾肇政《望春風》

 

鄧雨賢出生於桃園龍潭,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大家耳熟能詳的臺灣歌謠「四月望雨」:〈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及〈雨夜花〉皆是他的作品。鍾肇政本人非常喜愛鄧雨賢的音樂,但當時認識鄧雨賢的人不多,所以在1977年的時候幫鄧雨賢寫了一本傳記式小說《望春風》,鍾肇政也曾督促當時的鄉公所為鄧雨賢立碑紀念(現位於大池畔)。

而今日我們走在龍潭的路上,會聽到路口傳來陣陣〈魯冰花〉與〈四季紅〉的樂曲。原來是桃園市政府在路口加裝了喇叭,只要紅綠燈號誌變換,就會撥放這兩首由龍潭愛樂管弦樂團所演奏,紀念鍾肇政及鄧雨賢的音樂。




 

 

第六站 ☞ 龍潭大池

龍潭之名就是來自龍潭大池的傳說故事。

 

龍潭係吾故鄉,發夢都會來想

龍潭吾故鄉,不時都來掛心腸

——鍾肇政〈龍潭故鄉碑〉 

 

繞一圈龍潭大池,大概會花上二十到三十分鐘,在欣賞寧靜的湖面風光時,也別忘了欣賞池邊有多座鍾肇政的石碑(書法也是老師的一大興趣),特別是神龍路上用客語所書的〈龍潭故鄉碑〉,充分表達了他對這片土地無限的眷戀情懷。

龍潭大池是在1748年,由霄裡社原住民與漢人共同修築的「靈潭陂」,供應桃園臺地周圍農地穩定的灌溉水源,後來發展成熱鬧的街市,並改名為「龍潭」。龍潭不僅是重要的水利設施,也因為發生過許多靈驗的傳說,賦予了神聖的意義。

龍潭大池不遠處,有一座全臺最規模最大的聖蹟亭(敬字亭)。因為傳統觀念認為字紙是很神聖的,人們會將廢棄字紙拿到敬字亭,以特定儀式來祭祀焚燒,許多客家聚落都有這樣的文化。若還有時間,可以到附近的乳姑山走走,眺望遼闊的桃園臺地,山上的夜景也是十分壯觀。

 

 


 

第七站 ☞ 龍元宮

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196號

龍元宮是龍潭在地信仰中心,供奉主神為神農大帝,在地人會親近的稱呼其「五穀爺」。

 

七月中元,在地方上是一年一次的大典日子,一連三天裏,有放水燈、普渡等行事。附近幾個莊都會有人宰大豬公到靈潭陂的廟靈元宮來拜祭,是個非常熱鬧的日子。廟前更會搭上兩個戲棚,上演雙棚較。兩個戲棚並立互靠,演同一個採茶戲的戲碼,讓終年勞碌的鄉人們好好地欣賞快樂一下,同時還要互相比較,哪個戲班演得較好。一句唱詞,一個臺詞,甚至一個動作,一個身段,都不能有些許差錯,否則觀眾們可要不客氣地大喝倒彩。(鍾肇政《沉淪》)

在鍾肇政筆下,可以看到龍潭廟會的盛況,鄉親們除了祭祀神明外、宴請賓客、還會到廟口觀賞大戲,熱鬧非凡。廟會也是村裡年輕人最期待的慶典活動,《魯冰花》中的郭雲天老師與林雪芬這對互有好感的男女,也是因廟會而有在校外碰面、談天的機緣。

龍潭的信仰中心龍元宮建於道光五年(1825年),主祀神農大帝(客家庄多稱為五穀爺),是龍潭歷史最為悠久的寺廟,廟內的神農大帝神像穿著華麗衣冠,與一般半裸上身的造型有所不同。龍元宮香火鼎盛,每年農曆的4月26日是五穀爺聖誕,廟會活動是本地最重要的盛會之一。龍元宮正對廟門的「牛肉雄牛雜湯」,是鍾老最愛的美食,來到龍潭不妨一試。


 

 

 

第八站 ☞ 龍元路

桃園市龍潭區龍元路

龍元路可說是龍潭第一街,擁有多間在地特色店家,也是鍾肇政生活的重要區域。

 

熱鬧的龍潭市區,最早是以龍元宮和龍潭大池為發展的核心,後來逐漸延伸出一橫街與一直街,橫街乃是目前東龍路的前身,直街則是今天的龍元路。因龍元路為早期南北貨物的匯集區,且兩端連接龍潭大池和龍元宮,所以成為了龍潭最主要的街市。

鍾肇政小時候住在龍元路下街,後來無論是住在教師宿舍裡,還是位於龍元宮後的住宅,他的人生都脫離不了這一帶的街區,這裡留有他從孩提到老年的各種點滴回憶,一如所有龍潭人的生命史。

龍元路周遭,有著為數不少的老店,例如隆興商店、元春蔘藥房、牛肉雄,還有由第一市場美食街改造而來的菱潭新創基地等等,這些店家不僅傳承了龍潭的歷史記憶,也保留了百年來龍潭人的生活況味。

 

龍潭武德殿
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196號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11號
南龍路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
通學巷
龍潭國小門口對面的紅磚小巷
南龍路神龍路口
桃園市龍潭區南龍路與神龍路口
龍潭大池
龍元宮
桃園市龍潭區東龍路196號
龍元路
桃園市龍潭區龍元路
撰寫作者
文學小編
以「臺灣文學連結生活」為主軸,將作家或作品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相關標籤
關閉
加入收藏
Google地圖
學習清單
猜你應該會喜歡的內容
評論
您需要登入才能留言。如尚未成為會員,請先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