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女性,持筆反擊|文學,攜手社會和法律一起衝|多聲部混唱的性別政治學|同志文學開出一大櫃繽紛|女子力圖鑑
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民主烽火,也引爆女權運動。1982年《婦女新知》雜誌創刊、1987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成立,以及救援雛妓、保護婦女人身安全的社會運動等等,讓性別運動開枝散葉,蔚然湛綠。
1980年代活躍的女性作家,透過犀利的筆,或傾吐女人心聲,或批判父權結構,如袁瓊瓊〈自己的天空〉的深層情感、廖輝英《油麻菜籽》的悲女哀愁、李昂《殺夫》的駭俗反擊。
多元性別也跟進搶攻。性少數族群有白先勇《孽子》鼓舞,逐漸前仆後繼,試探社會的價值界線,凌煙《失聲畫眉》、邱妙津《鱷魚手記》接連寫出不受祝福的愛,掀起的大量討論如同在逼問:是當事人有問題?或社會有問題?
島嶼女性,持筆反擊
1980年代,在臺灣成長的女性作家竄起,拿下各大報文學獎,湧現臺灣第二波女作家寫作潮。她們的寫作主題不再侷限客廳廚房,而是持筆直搗父權結構、底層社會、都會紅塵,大膽探問外遇和婆媳、財產和工資等公私領域的問題。這時期的覺醒女作家,有蔣曉雲、蘇偉貞、蕭麗紅、蕭颯、袁瓊瓊、朱天心、朱天文及平路等人。
?《霞飛之家》
蕭颯1980年作品,獲聯合報文學中篇小說獎。以逃難來臺的外省女性為主角,描寫她們在風雨飄搖人生路中,堅毅成熟的心境轉變。1985年再與導演張毅合作改編為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和導演等大獎。(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千江有水千江月》
蕭麗紅1980年作品,獲聯合報長篇小說首獎。以1970年代嘉義布袋沿海小鎮為場景,逐漸工業化過程,反映社會發展變遷。主角為閩南文化下的傳統女性,剛好與同年獲獎的《霞飛之家》做不同文化的對照,卻有類似的苦難處境。(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先生外遇怎麼辦〉剪報
自1980年代起各大報副刊開始大量刊載女作家的作品與女性相關議題。也吸引女作家積極投稿、開設專欄參與討論。此件為1985年4月14日廖輝英於《自立晚報》一文。從報紙文中可以看到女性面臨婚姻問題處理方式的回應轉變。(姜穆(牧野)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就像那個女人代替靜敏在良三身邊活下去,灰暗、溫靜、安分守己。或許她也很快樂,靜敏從前也不是活得不好。因為那個女人,她現在過著另一種生活。她覺得自己現在比過去好。她主動跟良三的妻子微笑,善意,可是管不住自己想胡調一下。她問:「良三晚上睡覺還不愛刷牙嗎?」良三夫妻都變了臉。良三笑:「呵呵。」那女人氣了,她也許不像表面那麼溫馴。她這下又是她自己了,不是另一個靜敏。
──袁瓊瓊〈自己的天空〉(1980)
? 1980年,袁瓊瓊〈自己的天空〉是帶動女性獨立自主的一紙宣言。女主角靜敏因為丈夫外遇而離婚,冷靜逃離陰霾、坦然面對前夫和小三,堅毅活出好生活。此作於1980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首獎。
◆ ◆ ◆
哥哥碗裡是兩只雞蛋,我碗裡僅有一只。這種差別,媽媽的解釋是,哥哥是男孩子,正在長,飯吃得多,所以蛋多一只。
「是怎樣我不能吃兩粒蛋?」我嘀咕著:「雞糞每晚都是我倒的,阿兄可沒侍候過那些雞仔。」
媽楞住了,好半晌才說:「你計較什麼?查某囝仔是油麻菜籽命,落到那裡就長到那裡。沒嫁的查某因仔,命好不算好。媽媽是公平對你們,像咱們這麼窮,還讓你唸書,別人早就去當女工了。妳阿兄將來要傳李家的香煙,你和他計較什麼?將來你還不知姓什麼呢?」
──廖輝英《油麻菜籽》(1982)
? 廖輝英《油麻菜籽》形容女人如同飄零的種籽,掉落哪一塊土地,完全不由自主,只能被動接受命運安排。女主角的母親自己婚姻不幸,仍告誡「查某囝仔是油麻菜籽命」要求女兒忍讓。這部小說,批判了傳統女性在父權體制之下,既是被害者也是加害者的矛盾。此作於1982年獲時報小說獎第五屆首獎;1984年更改編為電影,並獲得21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文學,攜手社會和法律一起衝
1982年,李元貞帶頭,與劉毓秀、尤美女等人創辦《婦女新知》雜誌。當時的社會滿是性別歧視、法律也偏在男性這邊──同工不同酬、財產繼承權、家庭暴力……,都是被默許的不正義。「婦女新知」以女性主義的理念,利用雜誌的書寫啟動改革運動。而後1987年,曹愛蘭、沈美真等人再創辦「婦女救援基金會」,各方團體集結力推性別運動及法律改革,例如1988年「救援雛妓大遊行」、1990年《民法親屬篇》夫妻財產制修法等等。文學創作的力量不輸社會法律運動,一時改革情緒互相呼應,結合成難以抵禦的大議題。
??《要孩子也要工作──職場懷孕歧視紀錄片》(導演:郭笑芸|1999)
為了讓社會大眾認識懷孕歧視真實存在的嚴重性,婦女新知基金會委託全景傳播基金會拍攝製作《要孩子,也要工作》紀錄片。片中由多位實際遭受懷孕歧視的準媽媽們現身說法,記錄其適應、抗爭的心路歷程。當時婦女新知基金會巡迴各社區及工會放映此片,希望喚起女性上班族對自我意識的覺醒進而形成共識,爭取自我權益。也加速立法實施「兩性工作平等法(現為性別工作平等法)」。該法最後在2002年通過,並於該年婦幼節開始實施。(影片來源:婦女新知基金會)
?《文星》 105期
1987年3月《文星》105期。本期封面人物介紹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娃.米爾道(Alva Myrdal),內容專題介紹「第三性」及「後女性主義」等女性主義思想。其中有李元貞論述?什麼投入婦女運動等文。(林紫芬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女人詩眼》
1995年投入婦女運動多年的女權運動者李元貞,也是詩人,此件為其作品《女人詩眼》書封,由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李魁賢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騷動》季刊創刊號
本件為1996年6月由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發行人蘇芊玲,主編胡淑雯。在發刊辭中強調不同於一般婦女學或女性學的學院刊物,而要回饋婦女大眾,奠基在真實需求以及解放目標上。本期有對新男性、國家政治等意見討論。(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對陳江水,林市就沒這麼容易閃躲得開。林市始終不再肯像過往出聲唉叫,使陳江水每每陷入瘋狂的狂暴怒意中。陳江水揍她、掐她、擰她,延長在她裡面的時間,林市咬緊牙關承受,只從齒縫中滲出絲絲的喘氣,咻咻聲像小動物在臨死絕境中喘息。
有時候真正承受不住,林市也會發出低低的哀叫,叫聲迴在嘴裡嗚嗚響,淒厲而可怖。
林市當然也嘗試過反抗。陳江水再怎樣凌虐她,總會停止下來,有一段時間只騎在她身上自顧擺動,有一回林市伺機在陳江水稍不在意時一把推開他,翻身下床才發現屋內無處可躲避……
──李昂《殺夫》(1983)
? 1982年,李昂《殺夫》以戰後初期的鹿港為背景,身世坎坷的女主角林市,被賣給殺豬的陳某為妻,但卻只是低賤的佣人、性慾的工具;林市精神崩潰之際,拿起屠刀,砍向熟睡的陳某,宰割分屍。
這部爭議性極高的小說雖是虛構,但是,11年後臺灣真的發生「鄧如雯殺夫案」,事件有如小說翻版:鄧如雯被迫嫁給強暴她的惡商,婚後自身、家人及親生小孩都遭凌虐恐嚇,趁丈夫醉酒,拿起鐵鎚和水果刀……。鄧如雯遭到殺人罪判重刑,婦女團體起而呼籲正視家暴問題,引發輿論重視,在1998年促成亞洲第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
?〈女作家對社會的巨視與微觀〉
李昂於期刊《中國論壇》的青年專欄發表80年代以來文學界中女性作家的角色與女性議題突破的作品討論。在本文最後作者自稱為一女性主義者,非女權運動者。主要是探討婦女在現代社會中,因為性?而形成的種種問題。(姜穆(牧野)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 ◆
從前的我,一心一意只想做個賢慧的妻子,甘願過沒有自已的日子,成天只以你的喜怒哀樂為情緒,絕不做你不高興的事,絕不跟你不喜歡的人交往,絕不穿你不愛的衣服……十幾年來,我甚至沒有什麼朋友,加上我跟養育的娘家關係一直不親,生活裏,除了你,就真的再沒有其他的「人」了。
我決心要改變一下生活,好好為自己而活。
──蕭颯〈給前夫的一封信〉(1986)
? 1986年,蕭颯〈給前夫的一封信〉刊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揭露一場三方都是藝文界名人的婚外情,文章語氣堅毅溫婉,指控丈夫無情和第三者冷漠,深描出自己的痛苦心境,但文末則祝福丈夫的未來。一封文采優美的離婚宣言,為臺灣女性示範了優雅面對婚變的全新姿態。婚變的新聞、婚變的文學,撞擊效應強大。
?〈給前夫的一封信〉剪報
1986年10月19日,蕭颯刊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刊登的〈給前夫的一封信〉一文。(姜穆(牧野)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告別「我的愛」—蕭颯決心為自己而活〉剪報
1986年10月何聖芬於《自立晚報》刊登〈告別「我的愛」—蕭颯決心為自己而活〉一文。(姜穆(牧野)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多聲部混唱的性別政治學
解嚴前後,威權稍鬆動,文學也大膽玩起長年禁忌的政治素材,出現個人情慾與國族寓言交織的幾部作品。陳燁《泥河》以女性觀點寫經歷二二八事件的府城大家族;李昂〈彩妝血祭〉一次寫出女主角的丈夫是二二八受難者,而兒子是男同性戀的兩個敏感議題;平路《行道天涯》則寫宋慶齡的血肉人生而顛覆「國母」形象神話。
雜誌、劇場、電影,也跳進文化實驗隊伍。1990年代有《女朋友》、《島嶼邊緣》及《騷動》雜誌在開拓多元性權的發言管道,也有1994年何春蕤在「反性騷擾大遊行」喊出社會驚駭的口號,「我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主張情慾要解放、性工作權要保障,強力逼促性別運動望向邊緣人物。
社會運動衝得兇,女性、同志、疾病汙名、性少數族群,也都有文學作品相伴,一篇一篇練習如何與主流社會對話。
?《沉默之島》
蘇偉貞1994年發表之作,以性為主題,挑戰情慾書寫,試著回應當時社會與文壇在性與情慾方面的迸發討論。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評審團推薦,同年由時報文化出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島嶼邊緣》14期
《島嶼邊緣》創刊於1991年,停刊於1995年,共14期,為90年代十分重要的文化理論刊物,其內容如同每期封底徵稿文案所言,島嶼沒有邊界,幾近毫無禁忌。性別身體、國族意識是常有主題,甚至最早開始有酷兒QUEER為主的討論。本期即為最後一期,以「色情國族」為題結合第九期「女人國(假)認同」及第十期「酷兒」專號的混合進化。(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這個城市,臺北,有許多寂寞的人,男人,我至少接觸了一?七位,而我記錄了其中的四十二位,我想了解男人,男人的寂寞。
最後想說的是:我與這些徵婚人之間的來往是平等的。在整個交往過程中,我從未虛偽地利用任何人的感情,而其實我最在意的仍然是自己真實的反應。
我的徵婚動機一如我的創作動機,它們是一體的二面。也許我是個平凡的女人,雖然我的確知道,做為一名女性,實踐自我遠比婚姻生活重要,但我曾經那麼想結婚。
現在這本書已完成,而我卻仍然未婚,我找不到適合結婚的對象,這件事很難,靠徵婚很難,至少我試過了。
每個晚上,我都會站在窗前眺望那盞燈,對面公寓陽臺上的那盞燈,我總是注視許久,許久,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我想,以後不會再徵婚了。可能也不會結婚。
──陳玉慧《徵婚啟事》(1989)
? 1989年,陳玉慧在各大報刊登徵婚啟事,收到107名男士來電,她取其中42組對話改寫成為小說體的《徵婚啟事》,連載後在1992年出版,後也改編影視劇。《徵婚啟事》像民族誌、也像行動藝術,顛覆兩性原本的主客關係,女性拿著文學成為主體,男性成為被查看情慾的客體,露出極力掩藏的空缺寂寞。
◆ ◆ ◆
「孔子說──」
「說什麼?」
「說男女授受不親!」「又說食色性也!」
「既然男女授受不親,這食色的色──」
「怎麼樣?」
「恐怕就不是女色了!」
──田啟元《毛屍》(1988)
? 1980年代初期,愛滋病(AIDS)驟然如世紀瘟疫降臨全世界,本來就幽暗的同志族群,此時更成為「疾病的隱喻」,惡毒的汙名倍增。師大美術系新生田啟元,1987年在成功嶺受訓時承認感染愛滋病,自願休學,隔年申請復學遭校方以「行為不檢」拒絕。
田啟元1988年創作前衛的舞台劇《毛屍》,諧仿儒家經典《毛詩》,六位演員慎重辯論「孔子其實是同性戀」等在當時是離經叛道的內容,是臺灣戲劇界首次演出同志、酷兒主題的作品。1996年,田啟元愛滋併發症逝世,32歲。
◆ ◆ ◆
王媽媽從化妝箱底拿出一瓶礦泉噴霧水,朝躺在木棺裏的兒子臉面,仔仔細細的噴滿一圈。再取出卸妝的白色乳液擠在手指頭上,在兒子的額、雙頰、下巴四處勻勻的點上,以雙手輕輕按揉。
觸手肌膚不僅森冷陰寒,還彈性盡失。那乾冰顯然冷度不夠,不足使屍體凍硬,只能冷藏,便感到面部軟軟肌理,在手的撫摸下微微陷落,久久不見回復,而手指則恍若被下陷的臉皮吸附去,沾黏不得鬆放,陷牢其中。
厚敷上的粉底已然乾硬,經此碰撞,便出現細細龜裂,一張粉臉上霎時縱橫盤繞細小裂紋,王媽媽再噴上更多的水霧,水滲入隙縫,被揉溶了的粉塊,能輕易的片片塊塊從臉面皮膚上揭起來,像剛新揭起一整張臉、一張破碎的臉。
少去那層粉紅色澤的粉底,兒子的臉面霎時瘦陷一整圈,灰死的青白中還已然泛黑,崢嶸的浮著怒容,冤屈不平。所幸唇上仍留著原上的深色口紅,雖看來十分妖異,但至少是一點人的色澤。
王媽媽略一遲疑,不曾卸去唇上口紅,端詳著兒子屍灰冤鬱的臉,安撫的低聲說:「你放心,以後不免假了。」
──李昂〈彩妝血祭〉《北港香爐人人插》(1997)
? 李昂〈彩妝血祭〉描述二二八受難者家庭的故事。丈夫半夜遭軍警帶走,留下懷孕的妻子。這位後來的王媽媽的工作是新娘化妝,積極參加民主運動,但卻痛苦隱匿著兒子是男同志的秘密。彷若政治禁忌終須見光,王媽媽在兒子愛滋病死去後終於釋懷,為遺體化上女妝。
同志文學開出一大櫃繽紛
1990年代的文學氛圍是「世紀末的華麗」,同志文學的出版,更是爆發時刻。從凌煙《失聲畫眉》開始,許佑生《懸賞浪漫》、朱天文《荒人手記》、邱妙津《鱷魚手記》、陳克華《欠砍頭詩》、紀大偉《膜》、成英姝《人類不宜飛行》及陳雪《惡女書》、杜修蘭《逆女》、吳繼文《天河撩亂》、曹麗娟《童女之舞》,十年之間不斷把議題從文壇拋向社會。
但是社會的腳步不易跟上,男同志有愛滋汙名的拒斥,女同志也幾乎選擇隱忍不語。因為得不到認可,有的人自我否定,甚至結束生命。
?《荒人手記》與獲獎獎盃
朱天文以描述男同志故事的《荒人手記》獲1994年「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獎座,同年再由時報文化出版。(朱天文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台灣文藝》158期
1996年12月《台灣文藝》158期,本期由多位作家書寫女性長者的故事,以及邱貴芬訪問陳雪的紀錄。(國立臺灣文學館藏書)
?《一輩子守著妳》漫畫
1997年沈蓮芳所繪《一輩子守著妳》漫畫,由東立出版,是作者受北一女學生宜蘭殉情事件刺激下的創作。試著藉由漫畫作品紀錄表達這事件和社會的震撼。雖然情節中仍有主角離世,另一主角獨自面對大眾輿論。但故事最終結局仍停在向光處,預言了20年後今日臺灣。而後本書也被視為台灣第一本百合漫畫。
她(家鳳)騰出一手,逐個解開愛卿胸前的衣扣,鬆開被內衣束縛的乳房,輕柔撫摸著,她的嘴從愛卿的唇上移開,滑下脖子,在那兒來回吸吮著,間或輕咬著愛卿的耳朵,愛卿逐漸按捺不住蠕動著,需索更強烈的刺激。在此刻,她十足像個男人一樣,給予自己的女人無上的滿足,比她自己得到快感更刺激,她的唇吻遍愛卿全身的每一吋肌膚,輕咬著敏感地帶促使心愛的人咬緊下唇,竭力忍住想要喊叫出聲的衝動,渾身發出陣陣愉悅的輕顫。她阻止愛卿取悅她,讓愛卿伏在她的胸前休息,今晚她只想給予,而不想獲得。
──凌煙《失聲畫眉》(1990)
? 《失聲畫眉》是小說,也是作者凌煙因熱愛歌仔戲、加入戲班巡演的親身經歷。故事描述劇團在歌仔戲沒落的時代,如同畫眉鳥失聲一樣;但更受注意的是女性團員之間的曖昧流轉,以及交雜在人物扮相之間的愛恨肉慾。
◆ ◆ ◆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於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於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花去全部對生命最勇敢也最誠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邱妙津《鱷魚手記》(1994)
? 邱妙津《鱷魚手記》小說開創新的同志語彙,「拉子」成為女同志的密語。邱妙津25歲時前往巴黎留學,隔年自殺身亡,留下另一部遺著《蒙馬特遺書》。她的作品總有傳神的隱喻,「兔兔」與「鱷魚」傳達出女同性戀難以言喻的壓抑境遇。
? 假面的告白讀後心得手稿
邱妙津閱讀三島由紀夫作品《假面的告白》後所作的筆記手稿。從心得內容中看出筆者關注在角色人性、靈魂生命、人類悲哀和死亡意義,深受原著的獨特敘述和美感所觸動深思。《假面的告白》是三島由紀夫第二部長篇小說,具半自傳性質。書中背景是二次大戰後混亂的日本社會,又大膽地處理同性戀的題材,為當時文壇的熱門話題。(邱瑞奇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
∞ 女子力圖鑑 ∞
當人是很辛苦的,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每日在生活上,都覺得不容易,而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暴自棄的境地……
──「北一女殉情事件──林青慧遺書」(1994)
林青慧與石濟雅殉情事件
1994年,兩名少女相約在蘇澳旅館燒炭自殺──林青慧與石濟雅,年僅十七歲,就讀北一女。遺書引起媒體猜測二人是同性愛情,但遭家屬和學校「駁斥」。歌手莊祖宜及Two fish寫的〈她們〉這首歌、沈蓮芳的臺灣第一本百合漫畫《一輩子守著妳》,都是來自這則事件。
◇ ◇ ◇
以生命點燃女權之火:彭婉如事件
彭婉如,1996年11月30日,以民進黨婦女部主任身分赴高雄參加全國代表會,白天盡力遊說「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會議結束後搭乘計程車欲返回飯店,從此不見人影。警方追查發現已慘遭殺害、全裸棄屍郊野。女權團體悲痛發起「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民進黨通過「婦女參政保障條款」,立法院也迅速在1997年初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 ◇ ◇
性別地景:女書店與晶晶書店
1994年,李元貞、鄭至慧在臺北市公館創立「女書店」,是臺灣首創的女性主義專門書店。「女書」取自中國湖南一帶女性專用於私密情感交流的文字,象徵書店專屬女性書寫、閱讀及對話,經過長期經營,已成為臺灣女性運動的地理標竿。
五年後,公館又誕生「晶晶書店」,臺灣第一間多元性別書店。經歷過玻璃窗被砸、遭控妨礙風化罪的艱困處境,但長期推動大遊行、為同志及各種性少數(LGBT)爭取權益,也是極具象徵性的地景。
? 《臺灣文藝》145期新生版5期
本期為1994年出刊的「女性文藝專輯」,包含詩、散文、小說和評論等,以多面向介紹包括家庭婦女、女性參與政治角色與影像創作的地位。討論作家作品如《失聲畫眉》、介紹女書店及「基層婦女的愛與慾」座談會紀錄等內容。(財團法人台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捐贈/國立臺灣文學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