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

訊息
確定
首頁/文學展示/
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返回文學展示

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1
加入收藏
展覽總說
展覽分區

展覽總說


 

穿上女衫的他,慢慢掙脫衣服下面那個本來的他,漸漸游離出來,轉化成為另一個人,另一個由服裝所創造出來的人,與先前的他有所不同……。

──施叔青《行過洛津》


小說主角是一名戲曲伶人,穿越時空走過的文學場景,彷如臺灣性別意識發展的隱喻──從陰間到陽世,從軀殼到體制,從衣飾到文字。

◆     ◆     ◆

這個展覽,介紹文學的「性別」走在社會變革之前的故事。文學,總有敏感的寫作者不屈從陳年的兩性舊規,並且拋出男女權力、愛戀、情慾的新思維,因而轉動社會的方向感。回望臺灣,曾經是一個只容許男尊女卑、男歡女愛的超穩定框框,經過綿延的奮鬥,才成為我們現在多元豐富、彼此尊重的世界。

故事從古老的時代說起,那時女性的自由仍受困禮教桎梏,唯有寄託超自然的傳說才能抗議。而後日本殖民時代,女性的壓抑稍得同情,可惜只能零星發音,多半還待男性聲援。戰後的大量移民,女力文學大隊為臺灣示範什麼是娟秀才華,但也是少數不乖的情慾和同性書寫,想翻越父長權威的高牆。終於,各種嘗試都在解嚴之後開放,辦雜誌、上街頭、立法律,盡情的寫作迸發成社會的力量。

性,可讀,也能動。「可讀?性」特展,說起臺灣文學對於生理器官流轉在父權、婦權與賦權之間的感受,從暗黑到光亮,改變得來不易。


◎《清明夢》藝術裝置(黃至正|2021)
媒材:宣紙、薄纖紙、楮皮紙、金箔、銀箔、線、墨水、複合媒材

清明夢是指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所做的夢。創作者認為,社會運動即是一群人有意識地作夢且實踐的過程。藉由挑選了多種紙材與性別文學中的各種摘句、譬喻,裁剪出各個時代的衣物。而在紙上車縫、拼貼的過程,都是在複寫當時人們的想望。如同我們難以想像當時壓抑、封建的情況,當代性別運動前沿的訴求或許也會成為往後的日常,端看我們的視野。
 

    

展覽分區